中医防寒保暖抗流感全攻略!快收藏


  近日,寒潮来袭,全国多地气温骤降,寒冷的天气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给大家的健康带来挑战。那么,我们该怎样预防疾病?中医又有哪些方法帮助我们养生保健、防寒保暖、预防疾患?本期给您一个全面的回答。

中医帮您防寒保暖护健康

  进入冬至,天气越发寒冷干燥,冷空气刺激我们的呼吸系统,损伤并降低呼吸系统黏膜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食疗辨证防治轻症感冒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冬季天气寒冷,不注意保暖,很容易为外来寒气所侵犯,出现感冒、咳嗽、咽痛、鼻塞等呼吸系统的问题。预防主要在于注意保暖,少食生冷寒凉。此外,有些病毒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更加容易传播,因此冬季更要戴好口罩,勤洗手,预防感染。

  以冬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感冒为例,除流感外,一般从中医的角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证型,轻症患者可通过食疗的方法增加抵抗力。

风寒感冒:“神仙粥”暖身散寒

  冬季最常见的感冒类型就是风寒感冒,其临床表现是怕冷、低烧、鼻塞声重、流涕清稀、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

  从食疗的角度来说,一般应选择一些能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比如清代名医陶承熹、王承勋所著的《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是不错的治疗风寒感冒初期的食疗方。我国民间还有广为流传的“神仙粥”歌诀: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驱寒防感保安康。

神仙粥

原料:糯米100克,葱白7根,生姜15克,食醋30毫升。

制法:先将糯米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粥,再将葱、姜捣烂,沸后煮5分钟,加入食醋30毫升,搅匀起锅。温热服,上床覆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4次。

姜糖饮

原料:生姜6片,红糖15克。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丝,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浸5分钟,再调入适量红糖。糖不宜多,应有足够的辛辣味。温热顿服,频频饮之。

燥邪感冒:雪梨冰糖饮清肺润燥

  虽然燥邪一般容易在萧瑟的秋季发威,但是由于现在一到寒冷的冬季,很多人特别是白领喜欢处处被暖气呵护着,加上工作忙的时候来不及喝水,又喜食火锅类的辛辣食品。久而久之,身体被燥邪慢慢伤害,导致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舌质淡红等燥邪感冒的症状。这类感冒如果较轻的话,不妨食用具有清肺润燥、宣降肺卫功效的食疗方来调理身体。雪梨冰糖饮是一道广受欢迎的甜品,但是为了增加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添加中药川贝,疗效更佳。

雪梨川贝冰糖饮

原料:大雪梨1个,川贝末5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雪梨洗净,切顶去壳。川贝末与冰糖放入梨内,加适量水,上笼隔水武火蒸30分钟即成,食梨饮汤。

气虚感冒:黄芪炖鸡益气固表

  有些人感冒后,无论是服用治疗风寒的感冒药还是治疗风热的感冒药,都不见症状好转。在排除病毒性感冒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建议请中医辨证看看是不是属于气虚导致的反复感冒。

  中医认为,气虚体质的人体力和精力都明显缺乏,稍微活动一下或工作一会儿就有疲劳及不适的感觉。现代医学将这种情况归于亚健康范畴。气虚体质的人身体免疫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明显低于身体健康的人,往往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乏力疲倦、常出虚汗,容易感冒也不足为奇。对于气虚体质者,可以通过食疗、膏方等方法进行调养。

黄芪炖鸡汤

原料:鸡肉750克,黄芪40克,生姜3片,老酒适量。

做法:黄芪用2碗水煎成1碗。鸡肉(连骨)切成小块洗净,加7碗水煮,水滚去除泡沫,改用慢火,加入老酒和姜片,以中火煮30分钟后再放入黄芪汁,用慢火煮2小时即成。食肉喝汤。

冬季养生护好肺

  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冬天天气寒冷,空气又干燥,细菌病毒较多,容易对娇嫩的肺部造成伤害。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多在冬季发生,所以冬季养护好肺很重要。那么,冬季如何保养好我们的肺呢?

护肺先要护肌表,及时增减衣物

  肺主一身肌表,风寒之邪最易犯肺,冬季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我们要随时关注天气的变化,合理及时地增添衣服,固护好我们的肌肉和皮肤,增强肌体抵抗能力。比如风比较大的时候,注意戴帽子,穿上立领的衣服或者戴上围巾等,谨防受凉诱发风寒感冒。此外,要注意在公共场所及人多等场合戴口罩,养成洗手的好习惯,改掉挖鼻孔等坏毛病。

少食辛辣刺激,增加滋阴润肺的食材

  肺喜润而恶燥,冬季室内的环境比较干燥,燥邪更容易伤肺。饮食应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很多人喜欢吃火锅,而且是口味比较重的火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火锅中的辣椒、胡椒、大蒜、葱等具有辛温香散作用的食材虽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驱寒,但是如果吃得较多或者频率较高,反而会耗伤津液和肺阴。大家可以适当多吃些芝麻、蜂蜜、银耳、萝卜、秋梨、秋藕、芡实、百合等滋阴润燥、养肺护肺的食物,也可以在冬季服用一些滋阴润肺的膏方。

调整好情绪,以防悲秋忧思伤肺

  冬季万物萧瑟,有些人总会无端伤怀,甚至有点抑郁的倾向。中医认为“悲伤肺”,因此,冬季如果情绪不佳,不如趁午休或者周末放下手头的工作,到户外走走,或与亲朋好友一起运动,如散步、骑车等,在自然界中呼吸新鲜的空气,吐故纳新,加快全身气血循环,提神醒脑,缓解抑郁,养好肺气。

预防便秘,肠道通畅肺才舒畅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肺气宣降功能会受到影响。若出现持续便秘,则肺气受阻,可能导致咳嗽、气喘、胸中憋闷等症状。因此,冬季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少吃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多吃蔬菜,适量运动,预防便秘。比较严重的便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给肺部及全身造成更多的健康问题。

穴位按摩帮你暖起来

  怕冷的人在没有暖气的环境中往往苦不堪言。其实,我们身体上就有6处“暖气”开关,经常按摩能帮助身体暖起来。

开关一:耳朵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季经常按摩双耳,不但能预防冻疮,还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以下是三种最常用的方法。

拉耳垂:用两手拇指、食指揉搓耳垂至发热,然后向下拉耳垂15~20次。

提耳尖: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度提拉耳尖,提拉时大拇指和食指顺便按揉耳尖,以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置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置于耳轮外侧,揉搓2~5分钟,再往上提捏,以感到发热为度。

开关二:大椎

  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汇。按摩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

  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的位置。在家中淋浴时,可将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能让你在寒冷季节感觉浑身温暖。一般淋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还应酌情减少时间。

开关三:肩井

  常做肩部按摩的朋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按摩时感觉肩部不但轻松,还有点暖和。这是因为气血顺畅,阳气调动起来了。而藏在我们肩部的“暖气”开关就是肩井穴。按摩肩井不但能让肩部更暖和,还可缓解肩膀酸痛、头重脚轻、落枕等症。

  被按摩者取坐姿,按摩者站在其身后,双手虎口张开,四指并拢,自然搭在被按摩者肩井部位,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做有节律的拿捏动作。力度不可过重,时间不宜过久,尤其有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可过度按摩。

开关四:神阙

  寒冷季节容易着凉腹泻,而腹部的“暖气”开关就是我们的肚脐——神阙穴。神阙穴是长寿要穴,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放于肚脐,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按揉至发热,可使腹部温暖、面色红润,缓解腹痛肠鸣、水肿膨胀、腹泻脱肛等症状。

开关五:阳池

  手上有一个“暖气”开关阳池穴,该穴位顾名思义就是阳气聚集的地方,它位于手腕背横纹的中点处。刺激阳池穴,时间要长,用力要缓,两手交替按揉,可缓解手部冰凉的症状。

开关六:劳宫

  我们手上还有另一个“暖气”开关,就在掌心里,叫劳宫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就是该穴。劳宫穴五行属火,可采用按压、揉擦等方法做逆时针按摩,每穴按10分钟左右,每天2~3次,能够起到暖手助热、宁神养心、促进睡眠的作用。

中医食疗益处多

  近期,支原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感染疾病高发。除了强调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中医还非常重视“愈后防复”的调养,以及食疗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愈后防复需注意

  门诊中很多患者反映症状才刚刚好,不知为什么又出现了反复。这往往是因为没有做好病后的调护,对于疾病初愈的人,一定要切记以下几点:

  注意休息,少去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疾病初愈,身体各项功能正在逐渐修复,此时肌表的卫外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又要防止体内尚有余邪未清。如果不注意休息调护,前往病原体较多的场所,则有可能复感外邪,若新的外邪引动体内未清的余邪,则会加重原有症状。如必须去公共场所,尽量佩戴口罩。

  避免劳累,运动要循序渐进。疾病恢复期,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此时不建议剧烈运动,一定要做到量力而行,不要激进,可以先从晒太阳散步、做操等轻度运动循序渐进。

  保护脾胃,清淡饮食。疾病恢复期脾胃功能相对不足,因此,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蔬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并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提高机体的修复能力。

食疗方和代茶饮

  很多患者询问是否有预防呼吸道疾病的食疗方,以下推荐几款药食同源的代茶饮和食疗方。

玉屏风散

  适应症:平素体虚易患感冒的人群,症见乏力、自汗、怕风、食欲不振等。

  《黄帝内经》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只有我们体内的正气充足,卫外之气强盛,才能抵抗病邪。玉屏风散出自元代名医危亦林编著的《世医得效方》,该方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固表,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全方补中有散,故可益气固表祛邪。玉屏风散作为益气固表止汗的经典方剂,尤其适合于体质虚弱易于感冒,以及表虚自汗的患者。

散剂服法:黄芪60g,白术60g,防风30g,打碎研末,每次取6~9克,加大枣一枚煎汤,去渣,餐后热服,日二次。

代茶饮服法:黄芪6g,白术6g,防风3g,大枣1枚,煎煮15分钟左右后代茶饮。

芦根菊花代茶饮

  适应症:体质强盛、易于上火的人群,症见咽干咽痛、口苦食多、小便色黄、大便干燥等。

  方中芦根为芦苇的根茎,《神农本草经》记载芦根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等功能。菊花为菊科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两药合用具有疏风清热、泻火生津的功效,饮用时还可配山楂、薏苡仁之类消食健脾。

代茶饮服法:芦根10g,菊花6g,山楂6g,薏苡仁6g,加水煎煮15分钟后代茶饮。

珠玉二宝粥

  适应症:疾病后期肺脾气阴两亏,症见饮食懒进、咳嗽、咽干、有痰及体力下降等。

  此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主治肺脾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咳嗽,非常适合于疾病后期的调护。方中山药补脾化生阴血,达到滋养肺阴的目的;薏苡仁健脾渗湿,可兼化痰湿;柿霜饼甘凉滑润,甘可益肺气,凉可清肺热,滑可利肺痰,润可滋肺燥。方中山药洁白似白玉,薏苡仁圆润似宝珠,故名珠玉二宝粥。

代茶饮服法:薏苡仁60g洗净,山药60g去皮切原片或捣碎,柿霜饼2个洗净切小块。薏苡仁先煮20分钟,然后倒入其他食材,继续煎煮30分钟,待粥米黏稠即可食用。

巧借中医法防治小儿流感

  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的季节性流行病,每年冬季都会出现高峰流行期,儿童是流感的普遍易感人群,每年儿童的流感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以下我们就讲讲如何巧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儿童流感。

流感的感染途径

  患有流感和隐性感染的人群都可能是流感的传染源,打喷嚏、咳嗽是流感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次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黏膜沾染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被感染,而且感染者出现流感症状前24~48 小时就可能开始排出病毒,排毒时间可达3~8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染流感

  孩子在学校、幼儿园或其他场所接触感冒人群后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9℃~40℃,伴有全身无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十有七八可能感染了流感。普通感冒发热一般很少超过39℃,也很少出现全身不适的症状。流感往往还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怕冷、寒战、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如果体温反复升高波动于39℃,伴有刺激性干咳、胸痛、呼吸困难等,还要考虑是否感染了支原体肺炎。如果儿童感染的是乙型流感,还可能以发热、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中医药防治方法

中医如何预防流感

  《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预防疾病的原则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即是指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平时注重保养正气是预防流感的第一要务,而中医干浴、中药食疗、浴足、香薰、贴敷方法等均可达到保养正气的效果。

干浴 又称干沐浴,出自《诸病源候论》,现代研究发现干浴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加免疫功能,尤其适合儿童及老年体弱者。将两手搓热,用手掌对周身皮肤进行自我摩擦,重点是头面部、胸腹背、两腿。

中药食疗 可采用黄芪、防风、白术、山药、大枣、大米熬粥口服,每日一到两次,中医认为黄芪、山药、白术等可增强卫气,也就是增强人体免疫力。长期食用,还可养胃益脾。

中药浴足 在泡脚盆加入黄芪、防风、白术、紫苏、荆芥、干姜等,每晚睡前泡脚15分钟。

中药香薰 平日佩戴或生活环境中放置中药香囊,香囊中放置藿香、佩兰、苍术、羌活、石菖蒲等中药,可达到避秽气、扬正气之用。

中药贴敷 对于平时常感冒、体弱多病的孩子,还可以在三伏天、入冬前后去当地中医院进行中药贴敷,能起到预防效果。

中医药如何治疗流感

  从中医分型来说,流感最常见的是风寒、风燥、风热三型。风寒型可选择风寒感冒颗粒或荆防颗粒等药物,风燥型可选择桑菊丸或桑菊颗粒等药物,风热型可选择银翘散等药物。对于发热伴有大便干的儿童还可以选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药物。对于体质较弱儿童,还可以在药师指导下选择参苏饮、人参败毒散等药物。如果发热高于38.5℃,还应及时配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口服。需要提醒的是,非处方药物也要在药师指导下给予儿童口服。

注意事项

  流感病毒每年都有所变异,所以每年流感流行期来临前3个月左右,及时接打流感疫苗非常重要,接打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流感重症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流感、支原体肺炎、新冠病毒、鼻病毒等感染初期,在儿童身上表现的症状有时很相似,而且也有混合感染的可能。所以当儿童使用退烧药效果不理想时,应该及时到社区门诊或就近的医院进行血常规和呼吸道病原学检测,以明确病原体类型,对症给药。需注意的是,儿童退烧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的药物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相关附件